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中国茶文化的芬芳全球飘香。斗转星移两个多世纪,当瓶装茶饮料正在加速攫取年轻世代注意力的当下,小罐茶让一瓶中国茶再度漂洋过海,作为金砖国家峰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亮相巴西。
这个不断将中国茶带到国际舞台亮相的品牌,背后的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杜国楹,在让中国茶以品牌的姿势走向世界这条路上,他已日拱一卒地耕耘了十三年。
这份“为爱发电”的坚持和热忱,在杜国楹做茶初期并不被外界看好,彼时炙手可热的创业方向是移动互联网,极速壮大的微信、愈演愈烈的千团大战,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令无数热钱和创业精英涌入其中。
刚从消费电子领域抽身的杜国楹,往前迈一步就能搭上智能手机的时代列车,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奉行顺势而为、善于打闪电战的杜国楹,在所有人狂热地奔向互联网时,反倒与众人分道扬镳,埋头扎进了茶行业。
直到多年以后,当小罐茶成为少数引领了全品类、多品牌布局的中国茶品牌后,人们重新看杜国楹的选择,才发现做茶不仅是杜国楹从“快”到“慢”的转折点,也是连续创业多个项目后,他沉心锚定的能穿越周期的终身事业。
01 长坡厚雪的赛道
自打2025年5月起,杜国楹无论出席什么场合,手边总会放一瓶无糖茶饮料。
远看只觉很吸睛,与市面上流行的日系极简风不同,近看则会发现它藏着诸多巧思,比如瓶型采用了中国盖碗的形态,瓶身看似繁复的纹样处处透着东方韵味。这瓶无糖茶饮料正是小罐茶最近推出的新品。
对外界来说,它标志着在原叶茶深耕十余年的小罐茶,正式进军瓶装茶赛道;而对杜国楹来说,这是他面向市场和消费者交出的最新答卷,也是他在茶行业摸爬滚打13年的心血之作。
即便已入行十三年,杜国楹还是经常被问及“当初为什么要做茶”。
事实上,杜国楹自己就是个中国茶发烧友,他爱喝茶、喜欢研究茶。他发现,很多人都有消费茶的兴趣和需求,但囿于茶的种类繁多、价格极为混乱,令茶客们无从下手。这种市场乱象和茶叶种植的分散,也使得中国茶行业迟迟没能出现一个立顿那样的全球化品牌。
看到了用户和行业的痛点,加上自己对茶的热爱,杜国楹相信,传承了千年的中国茶必将伴随文化自信的扬升被更多人接纳,他选择坚定地迈向了中国茶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这是条布满荆棘的漫长创业路。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沉寂四年,杜国楹终于在茶叶定级、定价、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千头万绪的复杂流程中,建立起可以解决当前痛点的标准化体系,小罐茶也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
对杜国楹来说,小罐茶不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他“对中国茶理解的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他和团队用四年时间、数十万公里的寻踪,所进行的第一个“长期主义的表达”。
“长期主义”之所以长期,其本质就是要把握“不变的是变化”。所以,在多品牌布局下,杜国楹朝着茶类消费品集团的愿景开始了漫漫征途。
在杜国楹的规划下,最初,小罐茶布局了面向中高端的礼品茶(小罐茶)和年份茶(年迹),然而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小罐茶逐渐布局了国民生活茶(小罐茶园),以及为年轻人打造的茶饮料(高香无糖茶)。甚至在杜国楹的只言片语中,也拼凑出了泡茶机的未来布局。
很难说这是敏锐商业嗅觉下的船头调转,还是长远眼光下的潜心布局。但是,明了的是,一个覆盖越来越多场景的茶饮生态逐渐开始显现,这足以领先诸多传统茶企对自身的保守定位和发展路径,也为中国茶写下了更多可能性。
02 “慢就是快”的商业哲思
今年5月份,国际茶日当天,这位52岁的创业爱好者,决定带领小罐茶走向下一站——无糖茶饮料。
消息一经传出,就有声音表示不看好,认为小罐茶入局无糖茶饮料有些晚了,要想上牌桌,先要翻越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用户,第二座大山是渠道,第三座大山则是具有先发优势的头部玩家。这些外界看到的困难与挑战,杜国楹内心实则很清楚。早在2021年与得到总编辑李翔的访谈中,杜国楹就提及了打入瓶装茶饮赛道的难度。那时的他,或许已在为进入无糖茶赛道暗自布局。
在小罐茶内部的分享中,杜国楹曾将中国茶划分为三杯,原叶茶、无糖茶饮料和奶茶。原叶茶是杜国楹倾注了十年心血沏的第一杯茶,期间无论外界风云变化,他都坚持不疾不徐地把茶泡好,因为在杜国楹看来慢即是快。
到了2023年,国内茶饮行业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9%,一举超过了碳酸饮料,成为饮料大行业中销售份额第一的品类。其中,冉冉升起的无糖茶赛道贡献了110%的同比增长,杜国楹准备了多年的第二杯茶,等来了最佳的沏茶时刻。
在杜国楹看来,以东方树叶为代表的前行者是中国无糖茶饮的奠基人,他们为中国茶开辟了一片新领地、找到一种新活法,这并不代表中国无糖茶市场竞争格局的固化。
以更成熟的日本茶饮市场做参考,从浓茶、特色风味茶到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产品,日本茶饮赛道已步入高度细分垂直阶段,而中国无糖茶才刚突破无人问津的尴尬期,作为健康饮料的代表被大众接受,即便头部几家品牌占据了显著优势,市场竞争和细分创新却仍未充分展开。
而这,也正为与无糖茶饮头部玩家相比具备天然差异性优势的小罐茶,提供了切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数据也佐证了杜国楹的判断。公开资料显示,我国2024年即饮茶中无糖茶占比仅为15%,而日本这一比例已达85%,按照国内多个快消品沿袭发达国家路径的经验,中国无糖茶市场的规模至少还有3-5倍的增长空间。
杜国楹对无糖茶市场的信心也体现在定价上。在无糖茶饮料的新品发布会,众人都猜想无糖茶饮料会延续小罐茶在原叶茶领域的高端定位,然而当现场大屏幕揭晓最终定价5元时,外界惊讶之余终于开始相信了小罐茶进军无糖茶饮的决心。
发布会后,虽然行业声音四起,但汹涌而来的代理需求也侧面说明了小罐茶茶饮料的行业竞争力。对此,杜国楹并不急于快速扩张,而是潜心于样板市场,用“慢就是快”铺垫稳稳的未来。
03 把一切交给时间
从决定做无糖茶饮料那刻起,杜国楹就做好了亏损3年的准备,他知道这是个没有长期主义精神,就无法打赢的硬仗,但他已备足子弹。
无糖茶饮的用户迥异于原叶茶,杜国楹就为团队确立了“轻老茶客、重年轻偏好”的准则,深挖年轻人的饮茶痛点。自启动无糖茶饮料项目以来,小罐茶面向18-35岁的年轻受众,做了1000多种茶的测试和3轮样品盲测。
经过一轮轮的打磨和改进,小罐茶最终面向市场推出的无糖茶饮料中,既有年轻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复合风味的茉莉普洱,还有偏向女性饮茶用户口味的香气馥郁的玫瑰红茶,和承袭了原叶茶精髓的东方美人,不久还即将推出极其考验茶专业的冰岛白茶和兰香绿茶。
翻过用户这座大山,杜国楹在无糖茶饮料项目的渠道侧,进行了更为彻底的变革。
作为一名在消费品行业沉浮数十年的老兵,杜国楹深知渠道的重要性,做瓶装无糖茶仅靠小罐茶旗下的2000多家品牌专营店是远远不够的,但短时间建起比肩饮料巨头的多达数百万的渠道终端也不现实。
说到底,渠道跟做茶一样,是门需要耐心和决心的慢生意,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即便是深谙渠道运营的杜国楹,也做好了用五年时间打造百万终端的准备,他按照瓶装饮料的运营逻辑,为无糖茶项目重构了渠道:
第一波优先切入CVS便利店为主的现代渠道,以消费强劲的广东和北京为起点,同步联动即时零售平台覆盖线上需求,前期以打造品牌心智为主,再逐步向烟酒、夫妻老婆店、小超市等传统渠道进军。
做原叶茶时期起,杜国楹就认识到茶品牌要在品质、规模和价格之间寻得平衡,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做好整个利益链的分配也很重要。因此在打造无糖茶饮料时,杜国楹并没有大规模招商,而是向核心经销商靠拢,认准区域核心业务员背后的成熟渠道资源,由此来平衡成本与规模之间的平衡。
除了在用户和渠道侧发力之外,杜国楹最大的杀手锏是按照“做茶”的底层逻辑,打造瓶装无糖茶的标准化大单品,从而实现了与瓶装饮料巨头的差异化竞争。
而这个独特的优势,恰恰得益于杜国楹慢下来之后,潜心原叶茶领域十余年的产品技术积累。
比如他“功夫茶萃取工艺”,降维应用于瓶装无糖茶饮的制作中,使得无糖茶饮料的品质被“卷”到新高度。据小罐茶相关人员表示,不少业内人士在产品上市后,纷纷打听上游工厂与配方。
事实上,小罐茶的无糖茶饮料背后如此的长期布局,或是正朝着杜国楹规划的方向稳步前行。
过去几年新媒体极速发展,杜国楹也开通了个人视频账号,在与团队一起打造个人IP时,他的要求是不造人设、真实做自己。
查看杜国楹的账号主页,会发现他的确在镜头前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侧切面,从侃侃而谈创业经,到大快朵颐的美食分享,再到尝试新鲜事物的惊喜,短视频的快节奏并不影响他娓娓道来自己的内心世界,杜国楹觉得这种日积月累的相伴与交流,会逐渐让大众了解他,感受到他那份与时间并行的诚意。
不过杜国楹不着急,打破外界的既有印象需要时间,做好中国茶也需要时间,杜国楹相信把一切交给时间,外界终会看到他的真实底色。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0/5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