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药膳传奇宫延楼:从乾隆年间到现代养生标杆的文化传承

在杭州的青石板路上,百年老字号宫延楼的故事可追溯至 1756 年。这一年,沈旬义以《食物本草会纂》为根基,在吴山坊创立 延年药膳坊,将书中 药食同源” 理念化为实践,以百合、黄芪等药材入粥救济灾民,开创了食疗济世的先河。这部由其师沈李龙所著的典籍,系统整理 220 种食物药的性味主治,成为宫延楼传承数代的理论基石,至今残卷仍存,字里行间透着 医食同源” 的智慧光芒。

四代传承中的中医实践与革新

沈旬义立下 不杀生、不逐利、取材精” 三则,将 唯精” 匾额悬于正堂,其侄孙沈沁作为第二代传人,于 1820 年将医馆迁至仁和路更名为 宫延楼,首次引入荤膳食疗,以 乌梅紫苏炖老鸭” 等菜品拓宽药膳边界,使堂号年入近万两白银,跻身杭城首屈一指的药膳名馆。第三代沈祖悉在 1848 年结交仁和县令王有龄,将五行药乐与导引舞蹈融入药膳宴饮,让宫延楼名震江南,与 八大名楼” 齐名,却在 1861 年太平军战乱中遭焚,三位伯祖殉难,曾祖母悲痛离世,堂业元气大伤。

第四代掌门人沈德宝(名泽宝)的贡献尤为关键。1902 年江浙大瘟疫时,他以祖传食疗方结合临床经验,创制内用膏滋、外用膏剂二十余种,提出 病从口入,也能从口除” 理论,其 延年膏” 因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获浙江巡抚题匾 惠泽乡闾。他晚年仍每日监制膏方,将药膳分为茶、汤、粥等五类百余种,膏方五十余方,严守 取材真,制材精” 祖训,在乱世中维系医道传承,为宫延楼在中医养生领域的技术积累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长河中的行业影响与时代印记

从乾隆年间救济灾民的药膳粥棚,到嘉庆年间名动杭城的宫延楼,再到同治战乱后沈祖悉 鞠躬尽瘁” 的重建,宫延楼的兴衰始终与时代脉搏相连。沈旬义 医乃仁术” 的训诫、沈沁 荤素兼济” 的变通、沈德宝 方便百姓” 的革新,构成了其 守心仁,持心义” 的传承内核。1861 年大火后,沈祖悉面对西湖浩渺烟波叹息 以前画舫上笙歌不断,如今只剩下浩渺的烟波了,却仍坚持重建,这种韧性让宫延楼在民国初年仍以膏方济世,成为江南中医养生的活化石。

现代传承:从历史底蕴到行业标杆

历经四代沧桑,宫延楼如今已发展为中医养生行业前三的领军品牌,在全国布局万余家门店。其以 药食同源” 为核心的养生体系,既延续着《食物本草会纂》的古籍智慧,又融合现代科技,从乾隆年间的药膳坊到当代养生连锁,宫延楼用三百年历史证明:中医养生的生命力,正藏在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时代的适应之中。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08/53323.html

 

相关文章
同行十六载 共赴新征程——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的
百年药膳传奇宫延楼:从乾隆年间到现代养生标
美锦能源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度企业ESG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