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挖出了一家将“AI+慢病管理”具象化的中国企业

日前,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新闻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A Chinese AI tool can manage chronic disease -could it revolutionize health care?》的文章,聚焦来自中国的方舟健客杏石医疗大模型。

上述文章的作者Mohana Basu援引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学者Marina Zhang的观点,称方舟健客的医疗AI相关探索具有深层价值,为破解全球慢病管理难题注入创新力量。

医疗AI加持“熟人医患”模式

破解复杂难题的关键,往往在于回归问题本质。在慢病管理这一难题上,方舟健客所选择的路径,便是从医疗行业最核心的“信任”要素出发,并借助AI这一最高效的“杠杆”加以放大。

方舟健客基于现有的线下熟人医患关系,搭建起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帮助患者和医生实现专业诊断与长期的管理跟踪,用户群体更加精准、优质,通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核心优势。在牢固的信任基础上,杏石医疗大模型成为了指数级提升效率、优化成本的技术杠杆。它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通过“AI医生助手”等智能体矩阵,将医生从重复性、低附加值咨询中解放出来。

数据显示,该模块已累计为平台医生节省了超过6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同时患者端的单次问诊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70%以上。

中国AI掀起全球医疗革命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来《Nature》新闻板块有关中国医疗相关AI大模型的报道,仅此一篇。这是国际科学界第一次关注到中国AI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标志着国际科学界对中国AI的认知,正从“通用能力”的广度,转向“垂直应用”的深度。

长期以来,全球医疗体系,尤其是慢病管理体系,都面临着一个看似无解的“不可能三角”——即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成本三者之间难以兼顾。

“医疗服务行业正站在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方舟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博士坦言,“国家发布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不仅是技术方向的指引,更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承诺。”

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的引领。在财新发起的“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中,方舟健客与百度、西门子等行业巨头并列,共同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科技发展观。

技术与人文价值的深度融合,或许才是破解医疗“不可能三角”的关键。

AI风口上的厚积薄发

杏石医疗大模型的创新,不止于AI。支撑其运转的,是公司多年积累的医疗数据治理能力、对复杂医疗场景的深刻理解,以及将AI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强大工程化能力。这是一个体系化的创新,而非单点的技术突破。

最为直接的,便是其商业上的自我造血能力,据其上市后首份年报及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不仅在2024年实现收入27.0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39%,更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4亿元、净利润达1250万元。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全球产业协同的开启。方舟健客与诺和诺德、信达生物等国内外顶尖药企的战略合作,已远超传统的客户关系。它们正在围绕“AI+慢病管理”的新范式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探索精准数字化营销与患者依从性管理的新路径,是全球产业链对这套“中国方案”有效性的集体背书。

最终,资本市场的认可也如约而至。凭借卓越的成长性与创新力,方舟健客荣膺“英华港股成长示范案例”,资本市场对其破解医疗“不可能三角”的巨大潜力,给出了积极而清晰的价值判断。

结语:一项中国实践的全球价值

《Nature》的报道,反映了国际科学界开始对中国企业在医疗AI领域的实践投来关注。它回应的,是中国企业在面对全球性健康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与责任担当。

在灼识咨询预测2030年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将达6550亿元的广阔前景下,当世界在寻找AI时代的下一个增长引擎时,或许真正的答案,就隐藏在这些致力于解决人类最根本福祉的创新之中。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1009/57766.html

相关文章
美育成都新篇章:清华艺科院助力成都美育浸润
《Nature》挖出了一家将“AI+慢病管理”具象化的
研学京冀,筑梦未来!喀什学子万里研学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