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调解是‘各打五十大板’,今天扮演刘奶奶才明白,独居老人对安静的需求有多迫切!” 刚结束角色模拟的社区党员小张擦着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感慨。9 月 18 日下午,华严北里西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调解实战营,破局大挑战” 矛盾调解能力提升活动在此开展。社区志愿者通过剧本杀式模拟、角色互换演绎等创新形式,在 “沉浸式体验” 中解锁调解新技能,让柔性治理的种子在邻里间悄然扎根。
角色互换:从 “旁观者” 到 “当事人”,共情打开调解新思路
社区提前准备了宠物扰民、堆物堆料、噪音干扰等 3组邻里矛盾场景卡片,参与者随机抽卡后分组,通过角色互换演绎矛盾发生、升级的全过程。从 “李阿姨” 对狗毛扰民的抱怨,到 “小张” 对养宠权利的维护;从 “陈女士” 推婴儿车被杂物绊倒的焦急,到 “王大伯” 对旧物的不舍,每个角色的情绪与诉求都被细致还原。
“以前调解时,总想着尽快‘下结论’,这次扮演被噪音困扰的刘奶奶,才体会到她血压升高、无法休息的痛苦。” 参与过此前调解能力提升活动的志愿者朱先生坦言,两次活动的衔接让他收获满满 —— 如果说上次活动是 “学理论、懂流程”,这次的角色互换则是 “练共情、会变通”,“现在明白,调解不是‘分对错’,而是‘懂彼此’。”
柔性治理:从 “单向劝和” 到 “多元共治”,实战营培育调解 “活力量”
不同于传统的 “理论讲解 + 案例分析” 模式,此次活动以 “竞技对抗 + 真实案例共创” 为核心,将 “案例翻转课堂” 变成 “实战练兵场”。在理论环节,调解员不再单向输出知识,而是抛出此前调解成功的 “宠物扰民” 真实案例。参与者们分组讨论,结合角色模拟的体验提出方案:“先肯定养宠人的爱心,再帮他想办法 —— 比如给狗戴嘴套、固定遛狗路线,减少对邻居的影响。”“可以联系社区宠物医院,免费提供行为训练,减少狗叫。” 这些充满温度的建议,正是柔性治理的生动体现。资深调解员随后点评:“调解的核心是‘找到双方的平衡点’,柔性沟通比强硬要求更有效。”据悉,这已是华严北里西社区开展的第二次矛盾调解能力提升活动。从 “被动接诉” 到 “主动预防”,调解队伍的成长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调解队伍:从 “临时参与” 到 “长效服务”,织密社区和谐防护网
活动尾声,“华严北里西社区调解志愿服务队” 正式成立。联盟成员不仅能在群内随时 “求助”—— 遇到复杂矛盾时咨询同伴,还能 “分享” 成功案例、“约练” 特殊场景,让调解能力提升从 “一次性活动” 变成 “长效化服务”。“以后再遇到邻里矛盾,我们就有‘智囊团’了!”成立互助联盟是为了让调解力量 “扎根社区、服务居民”,“未来我们还会定期开展‘调解沙龙’,邀请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加入,用多元力量守护社区和谐,让柔性治理成为社区发展的‘助推器’。”从角色互换的共情,到柔性治理的实践,再到互助联盟的成立,华严北里西社区正用一次次创新实践,让邻里矛盾在 “理解与包容” 中化解,让和谐之花在社区每个角落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