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铭记 和平永续丨芷江和平愿景:跨越山海的和声

《山河铭记 和平永续》专栏本篇稿件聚焦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走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和平理想的小城,看芷江如何以节会为媒,将和平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发展动能,从本土传承延伸至国际共鸣,奏响跨越山海的和平和声。

央视网消息 9月4日晚,湘西大地,太和塔下,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奏响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和平乐章。

夜与光:一场晚会的深层叙事

当暮色漫过㵲水河面,在磅礴激扬的鼓声中,四千余名观众的目光聚焦于舞台的中央——这场以“福地怀化 和平芷江”为主题的开幕式是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众多高光时刻之一。震天的鼓声仿佛历史的回响,让人们瞬间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开幕式分为政务仪式和民族文艺演出两大部分,仿若镌刻历史、传递信念的“和平诗篇”,从各环节的编排到舞美的创新,再到演员演绎的情感共鸣,每一处细节都就芷江为何能成为和平的“发声者”进行了回答。

节目编排——时空交错,情感共鸣。晚会节目以芷江的“历史纵深+当代实践”为脉络,将零散的记忆碎片编织成完整的和平叙事链,串联起芷江和平文化的发展脉络,节目涵盖音诗画、音乐情景剧、光影诗舞、跨时空情景演绎等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与艺术享受,让观众在情绪起伏中感受和平的温度与厚度。

大型音诗画《砥柱湖湘》结合震撼的光影效果,以激昂的朗诵再现湖湘儿女坚守信仰、践行使命的精神内核。从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启蒙呐喊,到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担当——铿锵有力的台词将“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铁血精神具象化。

大型光影诗舞《屈原的树》将视角拉至两千年前的楚地。节目以芷江屈子祠旁的杨溪云树为灵感,箫声与溪声交织成自然的序曲。演员以灵动的舞姿演绎少年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的理想,中年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忧思。“杨溪云树”在光影中生根、展叶,向观众展示了芷江的和平文化不是偶然,而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理念的千年延续,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精神坚守。

音乐情景剧《飞虎・世界》则聚焦跨越国界的情谊,以年轻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罗西与中国飞机修理工滕子元的真实故事为蓝本,以两人年老后在芷江重逢为纽带,勾勒出跨越国界的情谊与和平文化的当代价值。

跨时空情景演绎《芷江,向海而生!》则完成了民族文艺演出“从历史到当下”的跳转。沈从文与芷江的文化联结,勾勒出民国时期芷江的人文风情;娃娃兵守护龙津桥的故事,展示了芷江人民的坚守;志愿者讲述的现代芷江则展现这座城市对接国际发展的新貌。从“内陆小城”到“和平新城”,芷江的变迁证明:和平不是静止的纪念,而是在传承中不断生长的实践。

舞美与技术——科技赋能,可感可知。民族文艺演出的舞美设计遵循“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没有炫技的特效堆砌,只有让和平理念“看得见、摸得着”的沉浸表达。晚会舞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舞台概念,舞台以芷江“和平地标”太和塔为核心向外蔓延,借助前沿光影科技与焰火表演打造出虚实结合的立体演出空间。

演员与节目——全民参与、国际对话。民族文艺演出邀请芷江百姓参与演出。这种来自“普通人的表达”让和平从“宏大叙事”落到了“百姓视角”。他们不是专业演员,却用最朴素的情感,诠释了“每个人都是和平的守护者”。

芷江一中的学生与当地舞蹈学校的孩子带来“嘎笛悠悠”“扯糍粑”等表演,侗族大歌队与芦笙表演队献上充满侗族风情的歌声与器乐表演。这些群众演员的真诚与热忱,让和平主题有了“烟火气”,变得可触可感,让观众感受到和平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孩子的笑脸、家乡的歌声、日常的安稳。

主题曲《和平》的演唱则是一次和平理念的“国际对话”。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刘桐的国风唱腔,碰撞新西兰流行乐男歌手罗艺恒现代感十足的流行曲风,一曲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歌曲成为连接世界的“声波桥梁”。

城与魂:从“纪念”到“创新传承”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期间,国家部委、省直单位有关负责人,外国驻华使节(总领事)代表、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美国飞虎队老兵家属代表、国际友城和友好人士代表、在华青年留学生代表、和平文化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代表、“国际和平城市”代表以及国内抗战老兵及家属等约110位特邀嘉宾受邀参加。他们齐聚芷江,探讨和平发展路径,见证芷江“和平文化”发展向深向远。

除了开幕式,本届和平文化节还包含外国嘉宾会见、观摩夜游、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友好签约座谈会等活动,让中外嘉宾全方位感受芷江的和平文化底蕴与活力,在向世界传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理念的同时,展示了芷江的发展速度与侗乡人民的热情。本届和平文化节,不仅仅是芷江传承、发展和平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芷江向世界发出的“和平倡议”。

民族文艺演出通过历史记忆与艺术手段的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国际化的表达,在让观众深刻感知到和平来之不易、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历史的同时,展示了和平文化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文化为桥的和谐共建。而国外嘉宾会见、友好签约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则为和平文化交流、地区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从民族文艺演出跨越山海的文化和声,到一系列放眼全球的和平实践,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和平文化不仅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更是行动的号角与对未来的期许。

使命与愿景:将和平共识转化为发展动能

作为国际和平城市,芷江举办国际和平文化节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以务实行动推动和平理念落地生根、走向世界;其愿景,则是让“和平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以“弘扬和平文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深入贯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力推动“和平文化”走向世界。节会期间,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围绕“和平文化”传承展开深度研讨,力求将学术智慧转化为推动和平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友好签约座谈会则聚焦友城合作,三场友好签约,旨在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搭建起坚实的对外交流桥梁。

为了让“和平文化”真正赋能发展,芷江正聚焦“融合”与“提质”,着力答好“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道“融合命题”,通过沉浸式体验、业态创新让和平文化可感可知。未来,芷江更要将“和平理念”“和平服务”根植各行各业,全方位优化旅游服务,促进“和平文化”活态传承,推动“和平文化”的发展向深向远。

正如与会各方所期,本届节会凝聚当下“和平共识”,更面向未来——在传递和平理念的同时,持续激活“和平+”产业潜力,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地区和人民一道,开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当一座小城将和平文化写进城市代码,山海即可跨越,和声永不落幕!(总台记者傅蕾 陈稼 央视网记者欧峰 彭文茂)

https://city.news.cctv.com/2025/09/08/ARTI4V8uyaavD8aSGHWLVMpS250908.shtml

相关文章
胡兵启程国际时装周 携中国设计推动全球时尚对
山河铭记 和平永续丨芷江和平愿景:跨越山海的
青春相约建材梦 世界青年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