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 22日中智北京家庭公益体验日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温情启幕。“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宋庆龄先生的深刻寄语,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化作生动实践。经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指导,中智北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志愿助残传温情 融合共育汇心声” 暑期亲子公益体验活动,以公益为纽带、以融合为路径,为残健儿童搭建起平等成长的桥梁,秉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理念与精神在实践中的光芒绽放。
理念落地:用专业架构筑牢融合基石
本次活动精准聚焦残健儿童融合教育的迫切需求,精心构建 “专业引领 + 家庭参与 + 场景实践” 的活动体系。来自 8 组听力障碍亲子家庭与 16 组健全亲子志愿者家庭的 50 名参与者,在科学分组与专业引导下,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的成长之旅。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志愿者之家志愿服务总队与中澳听力语言康复培训中心作为技术支撑,为活动注入专业力量,彰显了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高度关注。
志愿者培训环节成为理念传递的重要窗口。宋庆龄志愿之家何玥老师以志愿服务精神为核心,讲述榜样故事、阐释公益内涵,让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深植人心;北京中澳听力王玉瑾主任则从听障人士服务礼仪、心理行为特点等专业维度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家庭们提供了融合沟通的 “方法论”。这场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同理心的培育,为后续融合活动奠定了情感与专业双重基础。
实践创新:以场景互动激活成长互助能量
“系腕带” 仪式上,健全志愿者家庭与残障家庭代表携手系上象征团结的彩色腕带,四组融合小队正式成立,这一充满仪式感的瞬间,标志着残健融合从理念走向行动。随后的创空间体验环节,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建立联结的乐园。在 “星际漫游者”“奔向宇宙”“机械迷城” 等五大主题区域,残健儿童打破隔阂、互助协作,在探索中共同完成打卡任务。工作人员的细致引导与安全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包容的环境中充分参与,感受科技魅力与同伴温暖。
活动设计暗藏教育深意:通过寓教于乐的打卡任务,培养孩子们的互补合作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融合送离之际,借助 “赠送绘本” 的温情环节,让善意在互动中长久自然流动。这种 “玩中学、学中融” 的模式,既尊重了儿童成长规律,又实现了 “融合共育” 的核心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收获自信与友谊。
价值延伸:让公益精神成为成长底色
活动尾声,健全志愿者家庭在宋庆龄志愿者之家参观与聆听讲解,将公益体验从一日活动延伸为长期理念。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残健融合的实践探索,更是对宋庆龄先生教育思想的当代诠释 ——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每个孩子都值得平等的成长机会,而社会的温暖支持,正是少年儿童成长最坚实的基石。
中智北京“阳光基地系列行”系列活动——是央企在社会责任体系中的主动延展,更是将公益理念向家庭、向下一代延续的实践尝试。本次活动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联合专业机构与志愿力量,构建残健融合的长效机制。正如活动中孩子们携手前行的身影,这场公益实践所传递的包容、友爱与互助精神,必将成为照亮少年成长之路的温暖光芒,让 “不可等待” 的少年培养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绽放更灿烂的光彩。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6/5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