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的城市街道上,外卖骑手李先生熟练地将车停在一个蓝色的换电柜前。扫码、开柜、更换电池,不到一分钟,他便继续踏上配送之路。提及使用体验,他说:“以前回家充电至少得几小时,现在路上遇到柜子就能换,确实方便了不少,能接的单也多了。”这种便捷的场景,正在中基绿能换电网络覆盖的众多城市中逐步普及,为城市交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充电模式面临一些现实挑战。长时间充电导致的效率损失、特定时段充电桩排队等候、以及充电设施对空间和电网调峰的需求,都是城市管理者与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空间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如何高效、便捷地为数量庞大的电动车提供能源补给,是实现交通全面电动化、绿色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基绿能深耕换电模式,构建起以“车—电池—换电柜—智能云平台”为核心的体系,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务实层面:
1.提升效率,便捷用户:智能换电柜网络布局在用户高频活动区域(如社区、商圈、交通节点),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有效解决了电动车用户的“里程焦虑”和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显著提升了两轮及轻型三轮电动车辆的运营效率。
2.节约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电池共享、集中管理”的模式,一套电池可以服务多辆车辆,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循环使用效率。实测数据显示,在优化运维下,单个智能换电柜日均可服务用户次数是传统固定充电模式的数倍。相较建设同等服务能力的充电桩群,换电柜显著节约了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
3.平衡电网波动:云平台可监测用户换电需求分布和时间规律,动态调整电池的物流调配,有助于将部分电池集中补充时间引导至夜间等电网负荷较低的时段,对局部区域电网的负荷平衡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部分区域实践表明,合理规划的换电网络可以辅助降低电网的峰谷差异。
4.探索电池梯次利用路径:中基绿能建立了电池从投入使用、性能监测到退役回收或梯次利用(如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管理流程,积极探索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效率的方法,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套体系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助力交通减排:服务于大量外卖、快递、物流及个人用户的电动车辆,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及相应尾气排放。据估算,大规模应用的换电体系对城市的交通领域减碳具有可观贡献。
提高空间效率:单个标准换电柜占地面积约1平方米,其支撑的电动车服务能力远高于同等面积充电设施所能服务的车辆数量。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尤为有益。
促进电动化普及:换电模式解决了“充电难、充电慢”的核心痛点,降低了用户对电动车的使用顾虑,特别是在高频次、长距离运营场景(如网约车、城市配送)中,有效推动了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换的进程。一些城市的物流车队在采用换电后,有效提升了车辆在线时间和配送效率。
辅助数据支撑:在获得授权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换电网络积累的匿名化运行数据,能为城市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规划的精细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中基绿能换电生态的建设与应用,是在现有条件下,为城市交通绿色化提供的一种务实探索。它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提高了电动出行的便捷性和效率,节约了空间资源,并积极探索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网络的深化布局,这种模式有望为城市实现更便捷、更清洁的交通运行贡献一份切实的力量。它在城市绿色发展的宏大图景中,扮演着日益清晰的角色。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4/55393.html
发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