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协作再结硕果 消费帮扶助力“蒙字号”进京

2025北京市消费帮扶之“走进原产地—寻味内蒙”活动成功举办 采购企业走进田间地头现场选品签约合作

为深化京蒙协作,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增效,2025年8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市商务局、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联合举办的2025北京市消费帮扶系列活动之“走进原产地—寻味内蒙”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二商、抖音、快手、首航超市、幸福荣耀超市、京东七鲜和石门、水屯、鲜农批、锦绣大地、中央批发市场,以及北京农供流通、旭钧商贸、益农缘、绿蜻蜓、将太无二等30余家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及餐饮企业负责人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兴安盟乌兰浩特、突泉县、科右中旗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一线,以实地考察、现场选品、订单对接的形式,进一步打通内蒙古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李中双,内蒙古商务厅副厅长侯燕会,兴安盟副盟长马超等京蒙两地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代表出席活动。兴安盟及周边部分盟市的60余家企业携大米、牛羊肉、奶制品等200余款特色农优产品“亮相”对接,现场签订5项采销合作意向,为京蒙产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从田间到车间,首都采购商“零距离”寻味内蒙  

据北京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负责人介绍,此次“寻味内蒙”活动是2025年北京市消费帮扶系列活动的创新内容之一,目的在于通过“走进原产地”,让“买家”亲眼看到受援合作地区农产品的生态种植环境、标准化加工流程和品质管控体系,从而建立起“从田间到货架”的全程信任。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北京采购团深入内蒙古农牧业核心产区,聚焦“农鲜优”品牌,重点考察了兴安盟稻米、牛羊肉、鲜食玉米、特色酱菜等优势产业。在科右中旗,代表团走进辛选鲜食玉米加工中心,观摩从采摘到速冻锁鲜的全链条生产流程。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京蒙协作资金建设的现代化生产线,年加工鲜食玉米1.2万吨,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北京市场对甜糯玉米需求量大,这次我们计划将产能的30%定向供应首都商超。”

考察内蒙古自治区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百亩示范基地)

在突泉县,紫皮蒜加工创业产业园的黑蒜系列产品、和内蒙古景方农业科技公司的虫草等高端食材引发关注。通过发酵工艺转化的黑蒜,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目前已成为北京高端餐饮的“新宠”。  

(考察兴安盟突泉县紫皮蒜加工创业产业园)

在内蒙古华阳牛业,智能化肉牛屠宰分割车间令考察团印象深刻。“兴安盟牛肉脂肪均匀、肉质细腻,我们正洽谈建立直供基地,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北京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称。

在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采购企业现场体验了沙棘酱、卜留克咸菜等特色产品的独特技艺和加工流程。兴安盟商务局副局长郭佳佳介绍说,作为当地龙头企业之一,科沁万佳通过京蒙协作引入北京食品科研团队,开发出的低盐发酵系列酱菜已成为安全时尚、质优价廉的热卖产品在北京连锁超市内深受市民欢迎。  

(在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现场体验味噌汤等特色产品)

(京蒙企业消费帮扶活动选品洽谈会现场)

在接下来“专场选品会”上,兴安盟大米、阿尔山矿泉水、牛羊肉、酱菜、杂粮杂豆、野山珍、果干果脯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北京二商食品集团、京东七鲜、以及首航超市的采购代表品尝后赞叹:“内蒙古农产品天然健康,与首都消费者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高度契合。”

白天实地调研后,当晚召开的采销企业闭门对接会助力两地高效交流)

从“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助推京蒙协作升级  

据了解,自京蒙协作启动以来,两地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超15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200余个。近年来,消费帮扶更成为协作亮点——一是渠道更畅通。北京已在大型批发市场、商超专柜建成12个内蒙古消费帮扶专馆,同时开设线上“内蒙特产馆”,2024年销售内蒙古农产品达68亿元,同比增长23%;二是产业更融合。京蒙共建农业合作产业园31个,如兴安盟京蒙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北京首农种植技术,推动当地水稻亩产提高20%;三是品牌更响亮。通过北京设计团队赋能,“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等品牌溢价显著提升,部分产品售价翻番。在两天的对接考察中,抖音、快手等作为头部电商也格外吸引内蒙企业和农户的关注。助农直播带货、线上营销培训、产品流量倾斜等成为京蒙企业交流讨论的热点。

“过去卖原料,现在卖品牌。”据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陈红花介绍,通过京蒙协作搭建的产销平台,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率从60%提升至85%,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  

(北京采购企业代表在兴安盟农垦粮油有限公司公司品鉴优质面粉加工食品)

从草原到餐桌,乡村经济与消费升级“双向赋能”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产销对接活动,更凸显了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的“民生价值”与“市场逻辑”。从助农惠民角度,北京市民以更优惠价格享受优质食材,内蒙古农牧民则通过订单农业稳定增收。例如科右中旗鲜食玉米通过电商直销北京,首都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新鲜采摘的玉米,而农户每亩收益则能增加近800元;从供给升级角度,内蒙古绿色有机产品已当仁不让跻身北京中高端农产品市场。据统计,北京市场30%的牛羊肉、40%的杂粮来自内蒙古;在产业共赢角度,内蒙古企业借力首都科技与渠道提升竞争力,而北京企业和市场则能够获得稳定的供应链。北京市商务局一级巡视员李中双在京蒙企业对接洽谈会上表示:“消费帮扶是‘双赢’工程。此次“寻味”活动就是要打破“坐在办公室选品”的传统模式,推动商超与产地建立“订单农业”直采合作,减少中间环节,联手探索“京蒙协作+线上线下”新模式,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更多‘蒙字号’产品走进首都千家万户。  

(参观大米加工生产车间)

此次“走进原产地——寻味内蒙”活动,既是京蒙两地对口合作多年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新一轮深度合作的起点。未来,京蒙两地将锚定消费帮扶目标,在产销对接、品牌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携手推动消费帮扶从“短期助农”转向“长期兴农”,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京蒙样板”。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3/55385.html

相关文章
百果园困境反转显现:战略调整显示多重拐点 单
京蒙协作再结硕果 消费帮扶助力“蒙字号”进京
十七载全球睡眠文化之旅的终极答卷:慕思AI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