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翻台7轮,朱光玉火锅馆用“中国符号”引爆马来西亚

日均翻台7轮,朱光玉火锅馆如何用“中国符号”引爆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阿罗街夜市旁,朱光玉火锅馆海外首店门前车水马龙,甚至不乏豪车驻足。自试营业以来,这家门店日均翻台高达7轮,单日营收稳定突破六位数,更一举登顶当地五大餐饮榜单榜首。

然而,这场火爆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餐饮生意本身——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出海”。

 

从暂停到重启朱光玉用两年蛰伏,厘清出海核心表达

朱光玉的出海之路,始于一场及时的自我暂停。2023年4月27日,品牌在重庆召开发布会,宣布进军海外市场。但仅一个月后,团队便紧急叫停。原因并非市场或资金问题,而是源于品牌内部的深度思考。正如朱光玉火锅馆创始人梁熙桐所坦言:“当时并没有想清楚,在海外朱光玉要做什么样的核心表达。” 他们意识到,若不能明确要向海外消费者传递怎样的品牌价值与文化内涵,盲目扩张将是徒劳的。这段蛰伏期,是品牌寻求自身文化定位的关键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1月。朱光玉品牌视觉3.0版本在上海落地。这一版本的门店设计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不再是简单的餐饮空间,而是一个沉浸式的文化场景体验场。品牌将老酒楼会客厅、香港老茶馆、金鱼街、华人夜市、海鲜市场、酒楼后巷这六大场景直接搬入店内,构建出一个层次丰富、细节饱满的“小型中国文化博物馆”,让食客在用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沉浸于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

随后的9月份,朱光玉做了一次更大胆的文化实践——将火锅搬到了长城,打造了一场美食与文化的“双重盛宴”。通过这些尝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的才是时尚的”这一理念在朱光玉的实践中变得愈发清晰和具体。这既是为品牌出海做铺垫,也最终明确了其出海的核心方向——用脚步丈量大地,向世界传达中国。

至此,朱光玉完成了从一家火锅餐饮企业到一个文化输出载体的蜕变,为其海外首店的亮相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落地与呈现:吉隆坡首店成为文化传播的实体载体

2025年5月,经过长达两年的精心筹备,朱光玉火锅馆海外直营首店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试营业。

朱光玉清晰地将其目标消费群体瞄准了马来西亚庞大的华人群体。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比例高达22.6%,约690万人,是当地第二大族裔,他们对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深层的认同需求。因此,从门店设计到菜品体验,浓厚的中国语境扑面而来,精准地满足了这一群体的情感与文化需求。

在空间设计上,门店完整延续并升级了“沸腾华人”的理念。2500㎡的宏大尺度,赋予了品牌足够的表现空间来铺陈其文化叙事。区别于在东南亚地区常见的、符号化的亭台楼阁式中国风,朱光玉的选择更为深沉和内敛。它大量运用了红灯笼、关公像、中式字画等高度浓缩、极具识别度的“中国符号”,营造出一个既让海外华人感到浓浓亲切感,又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记忆点的用餐环境。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就餐场所,更是一个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空间。

基于对当地消费惯的深刻洞察,朱光玉在门店功能布局上做出了关键性调整。华人在当地算是消费力比较高的人群,有较多的商务宴请和聚会需求。为此,店中果断砍掉了20张散台,增设了13个包间,并配套提供茶饮、KTV等增值服务,甚至推出了包含M级和牛等高端食材的专属包间菜单。这一调整精准击中了目标客群的核心痛点,使得包间成为门店最亮眼的特色之一,日均预约天天爆满。

在产品层面,朱光玉的文化表达则通过“寻源中国”这一概念来实现。团队将中国本土的特色美食带向世界,黑松露和牛菌菇炒饭、黑松露牛肉、木姜子牛肉等菜品,既保留了中国地域特色的独特味型,又巧妙地结合了当地优质食材进行复配和创新,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从去年开始,朱光玉团队就深入峨眉山、清远、阿坝、云南、霞浦等地,致力于挖掘那些深藏于民间的专属味道。从非遗食材龙须笋,到国宴同款风味,再到木姜子的独特辛辣……这些原本深藏于中国各地的独特风物和烹饪智慧,被朱光玉团队精心提炼出来,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使之成为传播“中国味道”的使者。

在文化传达的细节上,朱光玉更是做到了极致。它主打“以山河之名,向世界传达中国”,并专门制作了精美的旅游手册,将祖国一年十二个月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全部呈现于手册之上,供所有到店游客免费取阅。这一本小小的手册,成为许多人了解中国、向往中国的窗口。

中国火锅对海外市场而言,终归是特色餐饮,需要有独特的文化表达。朱光玉的成功在于,它深刻理解到中国本身就是文化输出大国,因此其所有的产品结构、空间呈现和文化特色,都坚定不移地围绕 “中国文化”这一核心展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护城河。

内核与延伸:文化为基,本土化运营为策

朱光玉在海外坚持以中国文化为品牌内核,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生硬地照搬国内模式。恰恰相反,在具体的运营实践中,它将 “本土化” 视为在海外市场深耕的核心策略,从人员体系到用户连接方式,都构建起了一套适配本地市场生态的运营框架,实现了文化内核与本地化策略的完美结合。

在人才体系建设上,朱光玉展现了长远的目光。其吉隆坡首店特意规划出400余平方米的“海外培训中心”,用于系统性地孵化本地人才。门店运营初期,由国内团队进行“驻场带教”,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灌输服务标准和品牌理念。通过高效的培训体系,仅用6个月时间便实现了本地员工对国内团队的替换,如今已形成稳定的属地化人员储备体系。所有未来新员工都需在此培训中心通过严格的“理论+实操”考核后方能上岗,这确保了朱光玉全球统一的服务标准能够在当地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用户运营和市场连接层面,朱光玉同样采取了高度本土化的策略。不同于在国内市场常见的大规模营销造势和平台引流,朱光玉在吉隆坡的策略更侧重于 “点对点”的私域渗透,做得更加精细和深入。品牌目前已经运营了近10个私域社群,这些社群成为了品牌与核心用户沟通的主阵地,其效果极为显著——包间订座量几乎全部来自社群转化。这种深度运营模式,不仅成本更低,而且用户粘性更强。

由此可见,朱光玉的本土化策略绝非简单的入乡随俗或一味迎合,而是在始终保持品牌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在组织管理、用户运营等层面灵活调整,积极构建与本地市场共生共荣的生态。

朱光玉火锅馆的海外故事,始于一顿火锅,但远不止于一顿火锅。它通过美食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向世界生动地讲述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它的成功证明,当品牌背后拥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作为支撑时,它所能触达的高度和远度,将无可限量。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22/55370.html

相关文章
双引擎驱动:揭秘Chat Tiddy"家庭剧场+科学实验室
日均翻台7轮,朱光玉火锅馆用“中国符号”引爆
海尔国际细胞库联合康复大学共建衰老干预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