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印记,青春续写华章 ——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实践队于都实践纪实

七月盛夏,烈日映照着于都这片承载着忠诚与热血的红土地。7月3日至5 日,南昌大学焕奎书院于河薪火实践队踏上于都,追寻先辈足迹,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研学实践,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仁心暖桑榆,红医践初心

研学首日,实践队将温暖与专业带到了长征福利院。队员们发挥医学专长,为老人们细致讲解并示范心肺复苏(CPR)的操作要领,把现代急救知识化作一场跨越时空的 “生命守护”。这不仅是一次技能传授,更是对 “救死扶伤、服务人民” 红医精神的践行,队员们用行动向为共和国奉献青春的一代人表达崇高敬意。

 

图片1.png

 

图为队员与福利院老人们合影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下午,实践队步入庄严肃穆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烈士纪念园。高耸的英烈墙上,17000 余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其上,无声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岁月。展柜中,染着深褐色血渍的年轻战士军装,与电子祭奠屏上跃动的 “山河无恙” 烛光,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溯源长征路,深悟鱼水情

7 月 4 日,实践队与于都县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专家展开深度座谈,围绕 “三十万于都人民为何倾尽所有支援红军” 这一核心问题深入探讨。专家系统梳理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核心集结出发地的历史脉络,阐释 “长征源” 的独特地位与不朽精神价值。队员们就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事迹、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等踊跃提问,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

当日下午,带着座谈的启发,队员们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和长征纪念馆。《十送红军》旋律中,“渡河浮桥” 浮雕上清晰的斧凿痕迹,生动呈现 “门板架桥” 的军民鱼水深情。这一幕幕,让队员们切身体悟 “人民就是江山山,江山就是人民” 的深刻内涵。

 

图片2.png

 

图为队员们参观长征纪念馆

潭头焕新貌,硒土生金辉

7月5日,实践队来到梓山镇潭头村,探寻这片土地的振兴足迹。在村史馆中,详实的图文和生动的讲解,展现了潭头村从昔日贫困到如今富足的蜕变历程。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深植于此的红色基因,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生动实践。

队员们专程拜访了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老人。在充满故事的小院里,孙老动情地和大家讲述家乡的变化,自豪分享儿子参军报国的家国情怀,并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学子:“一定要铭记历史,学好本领,把这片土地建设好、守护好!”这番殷切嘱托,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

 

图片1.png

 

图为队员们与孙观发老人合影

实践队最后一站是中国于都硒博馆。丰富的展陈让队员们了解到于都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及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潭头村十年前破旧的土坯房与如今设施完善、白墙黛瓦的民宿形成鲜明对比,印证了这片曾以小米滋养红军的土地,依托 “富硒” 金名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县的产业优势,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薪火永相传,青春谱新篇

此次于都实践之行,“于河薪火” 实践队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信仰之地,用心聆听历史回声。他们在长征源头回望初心,汲取跨越时空的精神伟力;在于都河畔展望未来,激扬青春报国之志。队员们决心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辈的青春篇章!

 

图片2.png

 

图为于河薪火实践队合影

供稿:邹亦寒 戴妍 欧阳执祎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819/55168.html

相关文章
法大大Nota Sign全球签,解决跨境生意的“信任焦
踏寻红色印记,青春续写华章 ——南昌大学焕奎
太平鸟时尚新地标落子百年中街 沈阳首家品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