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博士后加盟遥望科技,AI 在直播场景的 “最后一公里” 如何打通?

当 AI 技术从通用大模型向垂直场景渗透,能率先破解 “技术 - 场景” 适配难题,就能占据行业话语权。近日,遥望科技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首位研究员李杨博士的加盟,为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观察样本。遥望科技正通过聚焦 AI 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垂直研发,试图在复杂业务场景中实现技术突破,其三大研究方向的技术细节与行业前瞻性,或将重新定义 AI 在产业中的应用边界。

 

 

从技术布局看,遥望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方向直指行业痛点,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场景落地性。第一个方向 “复杂任务智能规划”,瞄准的是长序列任务的稳定性难题。行业人士认为,随着 “注意力权重自适应拆解技术” 的应用,在直播流程中,系统可支持将更多标准化任务自动化拆解、处理,进而提升效率。

 

 

此外,“多智能体协同决策” 则聚焦动态场景的协作瓶颈。对此遥望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将重点放在构建一种直播场景下的全新多Agent协作框架(MARL+黑板系统),突破动态环境任务分配、冲突协调等难题,驱动GMV增长与业务效率跃升。 例如,当定下一场直播的目标后,主播、直播策划、财务、法务等有望调用不同的智能体,去协同完成直播脚本、选品组品、投放策略等任务,推进直播高效、统一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遥望科技博士后工作站也将研究方向聚焦在 “跨模态数据建模” 。在直播等多个行业中,文本(用户评论)、表格(销售数据)、图像(商品图片)等多源数据格式异构、语义割裂,难以形成统一决策依据。遥望科技首创的 “Transformer-GNN 融合架构”,通过对比学实现了数据的 “语义对齐”,为智能决策搭建了更坚实的技术底座,也为 AI 在产业中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决策主体提供了可能。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遥望科技研发团队C9/985/211 院校人才占比 28%,国际 QS100 院校人才占比 12%,涵盖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大学等顶尖学府的 AI 领域专家。这种 “学术 + 产业” 的人才结构,确保了技术研发既扎根理论前沿,又贴合场景需求。而贯穿员工全周期的培养体系,为其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经验。

李杨博士的加入,作为遥望科技博士后工作站 “从零到一” 的关键节点,其学术背景与产业经验的结合,或将加速三大研究方向的突破。这些突破不仅将强化遥望科技在 AI 领域的技术壁垒,更可能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范式,促进AI从 “实验室里的论文” 变成 “产业里的生产力”。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14/53545.html
发科技频道

相关文章
京津冀音乐及演艺产业大会启幕,共探产业发展
首位博士后加盟遥望科技,AI 在直播场景的 “最
唐蕃古道上的团结颂歌——比如县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