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亲子消费市场是一片蓝海。但伴随新生代父母的代际更替、认知更新,还有许多潜在需求未被满足。例如,越发注重“平等交流”的家庭中,消费决策权开始下移。更多家长以“不当扫兴父母”自省,关注孩子体验;与之呼应,“把快乐还给儿童”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基于这些趋势变化,亲子消费市场该如何针对性地切入?亲子营销如何创新,才能回应新的遛娃时代?亲子出行场景中,孩子与父母的体验,如何相得益彰?
变化带来痛点,但也孕育着机会。
《2025亲子度假发展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更加注重寓教于乐的文化浸润、追求野性成长的户外探索,并且高度依赖数字化工具进行消费决策”。
可见,亲子营销其实是一道多向关联的命题。精细化育儿,使得家长在消费决策中需要兼顾的需求十分多元,那营销破局的办法,或许在于找到一个串联多方的「沟通媒介」——具备场景链接力和渗透力的内容IP,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今年儿童节营销中,不少品牌也确实选择了这种方法,毕竟借助一些大热IP,可以快速获取亲子家庭的“注意力”,实现短时爆发。但这又陷入一种IP联名的常见误区:只有“名头”和流量加持,缺少深度融合,热度褪去后,IP的记忆加深了,但难以为用户与品牌留下“长期沉淀”。从这个角度来说,IP联名想要做出差异化价值,要从营销打法的深度、周期以及广度着手。
前不久,一场联动奶龙IP的亲子营销,吸引了数英的注意。活动不仅在抖音掀起一阵代际互动的奶龙许愿风,“奶龙效应”还一路沿着儿童节、端午节,持续发酵到暑期。线上借势618大促做种草转化,线下打造多个出圈事件,这场以IP串联传播的「遛娃好去处」活动,为品牌商家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
IP联名出圈的背后,是场景协同与资源整合力的显现。作为活动背后的平台方——深耕垂类场景的抖音生活服务,到底是如何用IP创新亲子营销生态的?下面我们以此为例,来具体拆解一下。
用好IP的第一步,是做对选择。其次,是最大程度发挥IP的跨界沟通能力:向深关联人群体验,向广链接更多品牌商家进入消费场景,不仅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实现从内容体验到商业变现的闭环生态。
这次活动中,抖音生活服务在IP联动的打法优势,有以下两个维度。
动画内容中的情绪力量,是奶龙IP能够走红于社交网络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孩子而言,它是一个纯粹快乐的象征,对于年轻人而言,奶龙的内容是无形的社交货币。兴趣交叉点随之产生。
基于IP本身的基因优势,活动沿着「认知到兴趣」的路径,与亲子人群沟通:
第一,放大认知优势。针对“快乐”这一适配亲子营销的情绪基调,「遛娃好去处」活动率先为奶龙赋予「快乐使者」的身份,节点情绪的铺垫也顺势完成。
第二,利用兴趣造势。代际沟通的难点往往在于兴趣的差异,而“奶龙许愿池”内容,恰恰为两代人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 —— 小朋友的兴趣在于向奶龙许愿,而年轻父母的兴趣在于了解并满足孩子们的儿童节心愿。同时,通过亲子领域头部达人@文熙小同学 、@癫狂的皓子 等许愿成功的内容,#儿童节把心愿说给奶龙听 主题上升为热点视频,直接将“奶龙许愿池”转化为站内热点事件甚至儿童节趋势,奶龙的社交货币属性也嫁接到了亲子营销中。
从认识到兴趣,活动用奶龙IP成功撬动了家长与小朋友的注意;下一步,则需要借势好IP,在场景化应用中为亲子营销打开更多可能性。这一步也是为IP联名,延伸出差异化价值的关键一步:活动用「IP+」策略,整合全域资源,为亲子消费场景做了一个生态化的构建,也为品牌商家的生意增长,开辟了新的入口。
首先,利用双节假期重叠的时机,活动从「IP+传统文化」入手,将广州猎德龙舟节作为特色场景载体,打造了全新的文化体验节点。
在赛龙舟码头,奶龙“龙舟”缓缓划水路过,周围人声鼎沸,而它一派呆萌静好,配合隔壁用麦麦龙舟“滑水”的麦当劳,两个显眼包,就这么“组合出圈”了。从码头到周围商圈,从奶龙IP快闪到亲子市集,还有麦当劳3D乐园等一连串的活动设置,现场以人气观景位向外辐射,承包了龙舟节的整个遛娃路线。
这其中不难发现,活动选择与麦当劳在此场景中做联动,在于无论线上线下,麦当劳都有强社交属性与跨年龄层的聚餐标签。针对这类商家,「遛娃好去处」活动一方面在线下场景侧发力,在快闪场景中暗埋商家心智,例如让麦当劳3D艺术快闪与亲子市集打配合,互相引流;以及策划麦麦龙舟和奶龙龙舟跨次元同框“趣味事件”,开启一场看点十足的亲子龙舟赛,吸引大量UGC围观;并用上千份高人气周边麦乐鸡泡泡机与抖音优惠套餐作为“引流抓手”,在活动流量和目标客流之间形成“超级转化漏斗”……一系列玩法,不仅实现了线下体验与线上话题的共振,还为活动成功引发了大量UGC“自来水”传播。另一方面,在线上内容侧则持续深化与线下的联动,直播侧则联动多个头部达人、明星艺人,推出多场麦当劳专属直播,同频线下活动体验,仅在六一节点当天就实现了今年的生意破峰。
回到具体的龙舟节场景里,传统文化融入家庭体验,确实很难讨巧,但对于亲子营销,恰恰是一个场景拓宽的契机。这场活动,不仅用IP促成了多元语境的探索,还以内容属性,在现场建立起新的热点事件,从而打通了流量与生意互相反哺、线上内容与线下事件双向引流的链路。这并非简单地将IP叠加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真正将IP联名,深入到每一个体验环节。
这是基于节点适配性,IP+传统文化场景的营销思路。那么如何将「IP+」的价值,升级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资产”呢?
同样以奶龙IP做主线串联,针对时间更长的暑期,「遛娃好去处」结合618大促节点,提前为暑假出行娱乐做预热。一方面,在线上种草转化,以“快乐”情绪为引,贯穿暑期玩乐消费场景。活动用奶龙打出「快乐提前囤」的心智,让IP成为“情绪导购”,整合乐园、亲子大牌、餐饮出行等多品类商家资源,打造暑期消费生态场景。
另一方面,活动也继续发力线下,做场景种草转化。热门商圈是暑期一处经典百搭的“遛娃场景”选择。前不久,在上海合生汇以及青岛沈阳等商圈,一场奶龙主题的IP快闪乐园纷纷落地。
“IP+乐园”的含金量,让各个年龄层群体都无法抵抗,现场活动的玩法设置,也聚焦在对商家与用户体验的连接上:一是通过奖品撬动用户裂变,不仅是亲子类大牌,还有覆盖生活出行场景的各类奖品,都吸引着多圈层用户的自发参与,像滴滴出行这类品牌,直接通过在IP乐园中发放大量出行券,借势提升客群增长,“遛娃出行用滴滴”的场景化心智随之得到强化;再则是“就地赋能”——在活动流程的引导下,合生汇周边商场中的九大亲子品牌,也成为快闪乐园集章打卡的一环。这一举动,直接为周边商场汇聚人潮流量,助力门店商家精准破圈增收。
如果综合此前抖音生活服务与红山动物园的合作来看,从动物圈到商圈,再到多元化的遛娃场景,乃至全国商圈的持续渗透,「遛娃好去处」活动再一次做到了自我的迭代与升级。在全新的遛娃场景中,人群的体验维度和品牌商家的生意,都有了显著提升。毕竟,有场景,才有生意。用对了IP,就能跨越场景壁垒和时间局限,建立起兼容并蓄、长效增长的生态型生意。
再回看这场campaign的营销价值,抖音生活服务用一个IP,跳出了传统的亲子营销框架,打造出一个场景化、主题化的营销生态。
第一步,用IP共鸣亲子情绪,激发人群兴趣。
只有从人群的兴趣洞察出发,才可能用IP内容,点燃受众兴趣。这次活动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基于对亲子人群的情绪洞察,利用IP的情绪价值打造大人小孩皆宜的兴趣内容,造势新风潮。整个遛娃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的重构,并为品牌商家创造出生意新入口。平台的趋势性引领作用在其中得到体现。
第二步,借势双节,包容多元文化,激活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交语境中的传播力。
此次双节IP营销,打通了两个节日间的时间壁垒,更打通了文化语境的壁垒。以内容IP为切口,借势猎德龙舟线下大事件,活动成功地从亲子圈层向泛大众破圈,传统节日文化也得以更深地融入当下的年轻化叙事、亲子营销语境,并通过联动不同场景下的品牌商家,共创商业影响力。
第三步,以亲子为锚点,探入生活场景,打造复合型亲子生意。
本次亲子营销,不再局限于「亲子场景」设置,在融合了多元文化后,又继续借暑期预热,融合生活场景,用IP探索长效经营的可能。例如,传统618节点,或许还会在大促中单独策划亲子消费场景,但在奶龙IP的主线下,亲子营销反而将618并入,以亲子为主视角,在延长快乐的主题下,创建亲子生意生态,这为此后亲子季的IP营销,带来更多可能性——融合更多新模式、联动更多元的品类与商家,撬动长效增长。
生意从场景中来。更新颖多元的场景,意味着更具想象力的生意可能性——这一点,抖音生活服务用「遛娃好去处」为行业带来了很好的创新示范。从站内自发长出的用户需求驱动,到以IP为切入点推动全域生意增长,一个亲子消费领域的生态构建,或许同样可以复制到更多消费领域、更多赛道。
总归,开放融合,协同增长,才能共建一个健康的生意环境,迎来更多商业模式的生态化升级。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11/5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