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蓬勃发展的户外市场中,中国户外品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9月,我国户外相关企业已达17.7万余家,其中,2024年1至9月新成立4.2万余家。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竞争愈发激烈。
【2025上海ISPO喜马拉雅展位全景图】
ISPO SHANGHAI2025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GOIF×ISPO户外产业增长论坛上,骆驼旗下高海拔户外喜马拉雅品牌总监乐承龙提出:中国的专业户外品牌不应该是拿材料、代加工、贴商标的“搬运工”模式,而是要超越传统的“性价比”竞争,走向创造“心价比”——用科技创新与符合中国人体型的设计巧思,触达用户的真实诉求,这要求中国户外纺织制造必须发起一场 “中国纺织芯片” 的技术革命。
【喜马拉雅户外品牌总监乐承龙在GOIF×ISPO户外产业增长论坛上演讲】
从代工到自研:突破行业桎梏
在户外装备行业,“代工贴牌” 模式曾一度成为主流 ——A 品牌的面料、由B工厂负责生产、最后贴上C品牌的标签,高价销售给消费者。看似高效的分工背后,却暗藏着诸多问题:层层转手导致成本攀升;缺乏对生产环节的直接把控,品质稳定性难以保障;更令人惋惜的是,一味依赖于由国外面料品牌,致使中国消费者往往需要为“外国技术”的高额溢价来买单,始终难享真正的实惠。
【喜马拉雅展位上用户可近距离观察冲锋衣做工及面料材质】
喜马拉雅户外深知这一点,于是在材料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经过多年努力,喜马拉雅户外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成功研发出PK-TEX®巅峰高海拔专业级防水面料,经32家专业机构检测,多项数据甚至远超国外面料品牌Gore-Tex;在ISPO SHANGHAI展会上,更是邀请纺织品化学工程师姚蔚铭助阵,现场公开叫板Gore-Tex,上演了一场中国户外行业史上的"巅峰对决"。PK-TEX®巅峰面料的出世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无需再为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支付额外费用,能以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户外产品。同时,喜马拉雅户外还打造自有生产基地,坚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以严苛标准把控,确保产品性能与设计理念完美落地。
【姚蔚铭现场裁剪喜马拉雅大师作与始祖鸟BETA AR进行面料对比测试】
不知何时,“一鸟二象三鼠”的概念席卷了中国的户外圈,更有国货甚至以做“平替”为荣,版型设计上一味抄袭模仿始祖鸟等国外品牌,然而由于欧美人与亚洲人的体型差异,这些服饰设计往往不符合中国人的身体曲线,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外国友人参观喜马拉雅展位】
喜马拉雅户外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东方美学融入产品设计,基于大量亚洲人体数据打造版型,不断推陈出新。还联合户外大神张梁推出 “大师作”,张梁作为中国唯一个完成“14+7+2”极限探险大满贯完成者,拥有丰富的户外经验,他将专业户外人员的实际需求融入服装的设计,使产品更加符合专业户外场景的使用要求,为户外爱好者提供坚实保障。
【登山大师张梁莅临上海ISPO喜马拉雅展位】
喜马拉雅户外品牌总监乐承龙提到,中国户外行业要想走向更远更稳的未来,离不开自然生态与社群生态的双重滋养与良性循环——自然是户外探索的本源与依托,我们不仅要守护探索者的脚步,更要守护这片孕育奇迹的天地;与此同时,喜马拉雅户外还为用户搭建起探索自然的桥梁,从城市周边的浅山徒步到世界之巅的极限挑战,喜马拉雅始终坚持倾听不同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将其融入每一次面料升级与版型调整中,让产品更懂户外人的脚步,也让更多人愿意一同踏上征途。
【喜马拉雅户外品牌总监乐承龙参与GOIF×ISPO户外产业增长论坛圆桌会议】
【喜马拉雅珠峰登山队队员参观上海ISPO喜马拉雅展位】
在全球户外市场的竞争中,中国品牌不应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角色。作为国货品牌,喜马拉雅户外推动的“中国纺织芯片”技术革命,正重塑中国户外品牌的全球话语权,为消费者带来更高性价比产品,引领中国户外运动行业走向新高度。
【全球第一高海拔户外品牌喜马拉雅】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09/5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