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乡村振兴脉搏,7月4日,南昌职业大学“情系乡梓”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开展了一场融合革命精神传承与应急技能锤炼的深度实践。队员们在革命旧址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溶洞深处体悟信仰力量,在技能训练中砥砺为民初心,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图为队员在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听讲座
踏访红色印记:在历史现场汲取精神伟力
7月4日清晨,实践队首站抵达禾丰农民协会旧址。讲解员以沉浸式“场景还原”再现历史时刻——高克勤振臂高呼,觉醒的农民群情激昂,宣告劳苦大众反抗压迫的组织正式诞生。斑驳墙壁上陈列的史料无声诉说着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中的燎原之势,队员们凝视泛黄的会议记录,仿佛听见觉醒年代的呐喊在时空回荡。
图为队员在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听高克勤烈士事迹
当队伍移步至红三军团二师五团团部旧址,历史细节更显震撼。讲解员现场演示红军草鞋制作:粗粝的草绳在指尖翻飞,一双承载万里征途的草鞋渐显雏形。“草鞋每处磨损都是信仰的勋章”,队员轻抚展柜中实物感慨道。院落里斑驳的弹痕与简陋的作战沙盘,无声诠释着革命者在物资匮乏中淬炼的钢铁意志与运筹智慧。
图为队员学习草鞋编制
情系溶洞初心:于幽深岩壁感悟信仰如磐
7月4日,队员们奔赴大塆村双石红色溶洞——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重要见证地。讲解员在洞口深情讲述:1934年秋,红军伤员曾在此隐蔽休整,岩壁上的凿痕正是他们安置担架的见证。当队员躬身进入幽暗洞穴,手电光照亮湿滑的石棱,当年战士们忍痛转移的艰难场景如在眼前。溶洞深处,某处天然石台仍保留着炭灰痕迹,“这是伤员煮野菜的灶台”,讲解员话音未落,已有队员悄然拭泪。
图为队员们在大塆村双石红色溶洞听讲解
锤炼应急本领:以实干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烛照当下,担当见于行动。在溶洞前的空地上,战地救护实训火热展开。专业教官示范三角巾头部包扎,队员两两结对练习。“绷带要压住伤口但不可过紧”,专业教官指导队员们时格外严谨。担架制作环节,竹竿与绳索在队员手中迅速变成转运工具。“当年红军缺医少药仍坚持救治战友,今天我们有责任学好本领!”实践场上的汗水,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浇铸进年轻心灵。
图为队员学习伤员包扎技能
伤员包扎技能学习在队员们体验书写红军标语中推向高潮。队员们提笔蘸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遒劲大字跃然纸上。笔锋转折间,当年宣传员在烽火中书写信仰的身影仿佛与青年学子隔空相会,红色基因随着墨香渗入青春血脉。
图为队员们书写红军标语
南昌职业大学“情系乡梓”队的于都之行,是一次穿越烽火岁月的初心叩问,更是一场知行合一的青春淬炼。当年轻的手掌离开溶洞冰冷的岩壁,接过应急救护的绷带,红色基因已化作奔涌的热血。这群新时代青年誓言:必将用专业所学反哺乡土,让革命星火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钟鹏、张晋前)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708/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