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爱青年工程公益活动正式实施1111已审核

关爱青年工程是由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决定设立并实施的以关爱青年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以资助全国各地区关爱青年产业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职能部门认定)开展交流活动为形式,通过“思想引领+赋能实践”带领青年创新就业,搭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广大青年的交流平台,并通过号召全社会爱心力量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等专项资助、专项公益活动进校园,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公益事业。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是由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司法部、文化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等十二部委联合发起。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起,教育部主管,民政部登记备案的全国性公募慈善基金会。

工程背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亟需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然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问题、近视高发、网络安全风险、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亟待关注,部分地区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不足,青年人就业创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及新兴产业人才储备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在此背景下,通过聚合“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资源帮助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教育引导青年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本领,勇于创新实践,以“五老”精神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关爱平台,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公益项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赋能,为青年人的创新就业提供保障,为国家发展战略培育后备力量。

指导思想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及国务院十二部委关于《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的通知精神。

工程宗旨

关爱青年工程坚持“公益引领、青年为本、五老助力、社会协同”原则,充分发挥“五老”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实践。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和机制创新,优化青年成长环境,强化思想引领,促进身心健康,探索青年就业创业新思路、新办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同主渠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工程性质

关爱青年工程坚持“公益引领、青年为本、五老助力、社会协同”原则,面向全国青少年及相关单位开展公益活动,公益经费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关爱青年工程专项基金通过社会募集、企业捐赠、政府配套等多渠道筹措承担。

工程职责

1.开展“关爱青年产业园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项资助”公益活动。

活动将以“五老”精神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年产业园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关爱平台,通过资助助力各园区、基地在低空经济、双碳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探索出新的工作思路、总结出新的经验,推动青年产业园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同发展,构建“思想引领+实践赋能”青年培养体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育时代新人。

2.开展“平安盾牌”安全教育行动公益活动。

青少年安全教育是守护其生命发展的基石,安全教育本质是赋予青少年掌控风险的能力,使青少年能冷静应对浓烟中的火场、识破虚拟世界的甜蜜陷阱,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成长盔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包括安全知识宣教、应急培训、案例演示、发放安全手册、应急卡片等方式及融合新科技新技术开展防溺水、防霸凌、防走失、防高坠、防跌倒、防拐卖、防电诈,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基层互助救援力量体系,助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青少年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灾避险、自我保护等安全防范方面的技能和应急能力。

3.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

青少年阶段是身心发展关键期,面临抑郁、焦虑心理健康问题、近视高发、传染病(如艾滋病)风险、毒品诱惑、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足等多重挑战。校园是开展系统化教育干预的最佳场所之一。工程将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如政策宣教、科普教育、技能培育、体能训练、环境改造及“护心行动”、“守护明眸”、“禁毒防艾”等公益活动,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适能力、科学用眼护眼意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拒毒防毒能力,引导青少年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全面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防线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4.开展“法治灯塔”普法启智行动公益活动。

筑牢法治根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预防校园欺凌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活动的核心目标。活动将联合各省、市、县(区)政法单位开展“法治灯塔”普法启智行动,主要包括围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涉及青少年的部分)、反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法等开展主题宣教,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生动解读。并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情景剧、法律知识趣味问答、校园法律咨询角等形式,选取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扮演角色,沉浸式体验法律程序,理解法律精神,激发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5.开展“数智未来”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活动。

为适应科技强国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弥补青少年(尤其资源匮乏地区)接触前沿科技机会不足的问题,开展“数智未来”活动。组织科普宣教(如AI、机器人、航天、编程等);开展趣味编程、机器人搭建、3D打印体验课;设立科技角/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举办科技创新小发明;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开放日”等,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升数字素养。

6.开展文化艺术浸润校园公益活动。

戏剧和影视是想象力的艺术,通过学校巡演、网络影视剧摄制及组织青少年进行经典演出、互动式导赏或宣教、校园剧社等,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在青少年审美教育、情操陶冶和心灵塑造中的独特作用,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戏剧冲突、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情感表达,培养敏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借助“老青两代共探索“的理念,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工程口号

五老引领·青春筑梦·关爱青年

预期成效

1、个体层面:青少年健康素养、法治意识、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社会责任感。

2、校园层面:校园欺凌、心理危机、安全事故等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近视防控、脊柱健康等干预措施覆盖率提高。

3、社会层面:在全国培育200个以上青年产业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形成100项可推广的青年关爱工作案例,带动200万青年创业就业,组织不少于10000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公益事业。

4、机制层面:建立“五老”引领、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青少年关爱长效机制,为国家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工程目标

1、思想引领层面: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2、素养提升层面:提升青少年安全防护、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科技素养、文化审美等综合素养,降低心理危机、近视、涉毒、欺凌等风险事件发生率。

3、实践赋能层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青年培养模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人才,降低区域青年失业率,提高新兴产业人才就业率。

4、生态构建层面: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校协同的青少年关爱生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范式。


http://hs.china.com.cn/2025-07/07/content_43165509.html

相关文章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腾讯微保积极参与第13个全国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爱青年工程公益活动正式实
重塑关节活力!港怡医院关节置换中心以尖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