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区“数智赋能教育创新实践现场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召开,以一场全天候的智慧教育盛宴,为教育领域注入创新动能。
此次活动由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承办,吸引教育界专家、一线教师及科技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活动通过主旨报告、课堂观摩、主题论坛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区教委副主任王丽梅致辞,她指出,数智技术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呼吁教育工作者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让数智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教育集团陈国荣总校长在主旨报告中阐述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教育集团在数智赋能教育创新实践的做法:以技术融合重构教学模式,打造全息课堂、智慧作业等六大场景,将AI定位为师生“思维伙伴”,赋能教学效率与自主学习,推动教育向高效能、沉浸式生态转型,最终实现技术支撑下的全面发展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执行校长赵玉峰发布的“育新教育智能体” 异常引人注目。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昌平区基础教育的教育智能化进程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步伐。
回龙观育新学校教学主任李雪莹率先将育新教育智能体应用于备课授课环节,以AI赋能教学全流程,打造“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范式。以“育新教育智能体”为核心,构建三阶创新闭环:课前——AI协同增效、课中——多维智慧交互、课后——数据驱动成长。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局限,重构“教—学—评”生态,以智慧化路径精准对接学生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为师生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语文学习新征程。
主题论坛聚集了教育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围绕数智赋能教育创新实践展开深入讨论。他们分享了各自在智能教育领域的经验与见解,共同探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未来方向,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思路。
下午的分会场活动以“技术驱动、多元实践”为主线,进一步延展数智教育的创新图景。活动通过全息幻景生物双师课堂与基于智能评价的课堂和教研,呈现了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前沿图景,并同步开设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多学科的数字赋能教学实践展示课,汇集了昌平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及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海淀区育鹰小学教师团队的创新成果。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主任李秉桦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昌平区以主会场定方向、分会场拓实践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板。”他强调,数智技术不仅是提质增效的工具,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桥梁,“期待昌平经验从课堂走向全域,从区域辐射全国”。
此次现场会坚持以从战略蓝图到课堂落地,从技术突破到生态重构,昌平教育正以“数智赋能”为笔,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画卷上挥洒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yingji.china.com.cn/2025-05/06/content_431020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