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节游园会暨汉服节盛大启幕

2025年4月30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凤凰城校园内,汉服飘逸、古乐悠扬,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节迎来高潮——“展凤凰非遗华彩,传华夏古韵新章”主题游园会暨汉服节活动盛大启幕。全校师生身着传统服饰,穿梭于古风市集与非遗工坊之间,沉浸式探寻文化根脉,共同描绘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青春画卷。

清晨的校园化作“穿越”时空的舞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高中部的千余名师生身着唐制齐胸襦裙、宋制褙子、明制马面裙等传统服饰,手执团扇、纸伞,在凤凰城校园内迤逦巡游,衣袂翩跹,尽显华夏礼仪之韵。

游园会上,各班级的创意展位古韵悠扬,巧手独具匠心,为师生们带来了24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摊位。高一学子复刻宋代茶点场景,以茶筅轻击拂出细腻的沫饽,搭配手工制作的梅花酥,重现了“茶香氤氲,琴音绕梁”的文人雅致情趣。高二则推出了“古法香囊工坊”,将《本草纲目》的智慧与现代调香技艺相结合,参与者可亲自调配艾草、薄荷、丁香等药材,制作出专属的驱蚊香囊。

大操场一侧的“投壶雅戏”和“蹴鞠九宫格”摊位前人潮涌动,高一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竹矢与皮鞠,生动再现了《东京梦华录》中的古典竞技场景。本次游园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们,他们现场指导学生们如何把脉识症、认识人体穴位,并通过舌诊图谱教授体质辨识的方法。

特色展位甲骨破译局、古建榫卯馆、皮影小剧场,更是园内名副其实的“文化顶流”,令游园的师生流连忘返。甲骨破译局通过猜字游戏,揭开商周先民的智慧之谜;古建榫卯馆则利用冰棍棒搭建斗拱模型,让参与者领略“无需一钉”的精湛营造技艺;而皮影小剧场的摊位上,学生们自编《大闹天宫》剧本,以卡纸皮影生动演绎这一经典故事。

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指导草木扎染与绒花制作,学生们精心制作的扎染方巾和绒花发簪,成为“行走的文化名片”。化学教师深入解析古法香囊的挥发性成分,历史郑教师详细讲解汉服形制的演变历程,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外教也积极参与书法临摹与京剧脸谱绘制,以多元视角生动诠释东方美学。

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非遗技艺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跃动于指尖的青春符号;课堂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实践。当扎染的蓝靛浸染白布,当绒花的丝线缠绕出千年纹样,当化学公式与古法香韵碰撞出科学的浪漫,文化的血脉便在传承与创新中绵延不息。学子们以双手复刻传统,以智慧激活经典,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架起中外文明的桥梁。此刻,传统文化不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而是扎根校园、面向未来的鲜活力量,见证着新时代青年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与创新诠释。

“亲自点茶时方能领悟‘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意境,传统文化远比课本中更为生动!”高一(5)班的李同学感慨道。身着明制牡丹服饰的刘老师则感慨:“目睹学生们自发探究汉服礼仪,甚至考据文物以复原纹样,这份热忱实在令人感动。”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本届优秀传统文化节通过展示汉服之美与非遗之韵,让千年文明在青春校园中焕发新生。这也正是学校举办文化节活动的初衷——文化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经典。(白雪洁)


http://yingji.china.com.cn/2025-05/06/content_43102077.shtml

相关文章
北京市昌平区数智赋能教育创新实践现场会成功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第二届优秀传统文化节游园会
京东调研:1000个人聊“青年”内核 不受困年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