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培训评比表彰,太平桥街道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值守人员激励

垃圾分类事虽小,精准投放功效大。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居民自主分类水平不断提高,太平桥街道聚焦垃圾投放重要环节,持续加强培训指导、激励鼓舞桶站值守人员,通过“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监督、“心连心”的协助,提升桶站“前沿阵地”在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的重要作用,提高居民精准投放水平。

值守人员“工作坊”——互助分享增动力。太平桥街道城乡办根据居民小区的实际特点,结合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及管理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太平桥东里小区共有20余座居民楼,物业主体分为7家,桶站共23组。

 

面对多个物业、多组桶站且分类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城乡办采用“小组工作坊”的方式,组织小区桶站值守人员定期进行值守人员小组活动,每次聚焦主题,一方面培训传达市区最新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邀请值守成效好、居民配合度高的桶站值守人员进行工作方法分享,通过值守人员亲力亲为、亲身经验,将自2020年以来值守工作遇到的困难、总结的办法和心得体会与其他桶站值守人员分享交流。面对同一小区的客观条件,大家通过交流经验,在互相鼓励中更出色、更有信心地投入在值守工作中。

 

邻院观摩“话家常”——共治共享增信心。街道辖区部分独门独院小区规模小、桶站少,有的小区管理经验较为丰富,有的小区桶站设施较为先进……临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之间交流机会较少,面对片区共性问题,办事处搭建起交流的平台,让临近小区之间开展观摩交流,增进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形成共治的合力。丽泽雅苑10号楼小区通过改造桶站,将过去的两组桶站升级为一组智能投放桶站,以整洁、美观的设施提升小区环境形象,让居民投放垃圾更加便利。

 

建茗苑小区通过“量身定制”,将小区两组桶站合并在小区出入口设置一处投放点,四品类垃圾、大件装修垃圾和垃圾清运三轮车都有了固定的“家”,小区内腾出更多空间,便于设置休闲活动设施,增加更多居民活动场地。通过邀请临近小区物业“串门”,在现场实地了解“邻居们”的好方法,激励物业部门提高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将垃圾分类作为关键点、展示点,向居民呈现物业在小区管理中的良苦用心和积极进取,以完善的设施、精细的管理增加居民自主分类的积极性。

 

桶站值守“三句话”——强化要点增本领。为提高桶站值守人员监督、指导能力,街道城乡办归纳总结了值守工作“三句话”,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尽快让值守人员掌握工作要领,通过社区、物业培训、值守人员现场培训等方式,将值守的工作要点及时传递下达,各个桶站值守人员统一规定动作,实现值守规范化、便利化。“三句话”即:一看、二清、三指导。一看,从上到下看桶盖、桶周情况;二清,清地面、清混投;三指导,指导分类装垃圾、指导不必破袋、指导低值和大件回收渠道。在培训中配以明确的图示,让值守人员一目了然,明确值守工作要做什么、要怎么做。通过逐个小区深入一线培训,实现值守人员培训全覆盖,并通过现场提问、作答试卷的方式巩固记忆。

 

星级桶站“评比秀”——家院共进增荣誉。垃圾分类工作前端的关键是投放垃圾的家庭,值守人员作为培养分类习惯的指导者、监督者,既需要专业的宣传指导,更需要热心的交流。万泉寺社区通过招募小区志愿者的方式,调动小区居民家庭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邻里街坊熟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垃圾分类行动更自觉主动,让居民家庭和小区院落互动更多、连接更深。

 

莲花池社区通过楼门长+值守员“包桶站”的方式,将桶站“分产到楼门”,每月评选一星、二星和三星级桶站,分类纯净、容器干净的桶站星级更高,不同星级桶站的楼门长、值守人员和对应单元的居民将得到不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居民以自家楼门“评星”为荣,以小区院落整体提升为荣,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精准投放水平。

 

新一年,太平桥街道将继续深入开展值守人员多轮次、多方式的赋能培训和评比表彰工作,提升市民和垃圾分类责任人的信心与恒心,将垃圾分类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环节,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以“关键小事”成就美好生活的中心大事。

http://www.ixfrb.com.cn/news/20250110/47115.html

相关文章
京东超市获中国慈善家杂志2024年度责任品牌 “京
赋能培训评比表彰,太平桥街道多措并举开展垃
冬季保暖新选择,羽绒裤守护冬日温暖